谭冬秀:扎根农村沃土,写好为民履职答卷

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,谭冬秀在管理好自家家庭农场、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,依法履行代表职责,立志当好涉农政策的宣传员和落实者,为农民发声,让涉农政策更好地顺民意、暖民心,切实践行着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

扎根农村,带动村民增收

谭冬秀,从张家界桑植县大山里走出,走南闯北,当过保姆,干过柜长,也开过服装店、旅行社。几经辗转,几经折腾,最终选择留在农村,扎根乡土。而这一干,便是20年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她吃过的苦受过的难可以写出一本书。但她不怕苦不畏难,将日子折腾得热辣滚烫,有滋有味。

2006年,35岁的谭冬秀回到农村创业,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烟叶、水稻等农作物。2012年,谭冬秀尝试在宁乡市道林镇石金村开启第一个葡萄种植基地,由于不懂种植技术、管理、销售等原因,开始几年都没有盈利,但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,当地政府开始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,鼓励有情怀、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、有闯劲的新农民自主创业,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,她积极参加培训,学到了最新的葡萄种植、管理以及销售的相关知识,让葡萄园有了质的变化。2018年,谭冬秀和丈夫种植的阳光玫瑰品质优良,在湖南省评比中获得金奖;2020年,夫妻俩决定成立宁乡市敬笙家庭农场,专心种植葡萄和水稻。如今,农场经营面积达到200亩,年纯收入在60万元左右,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个,每年工资支出达20万元。在她的示范带动下,道林镇金华村、石金村、龙泉湖村、善山岭村都发展了葡萄产业,农民创业增收有了新门路。

履好职,为基层群众发声

回忆起自己当选省人大代表的那一天,谭冬秀仍记忆犹新,“非常激动,但更深感责任重大,我一定要努力学习,提升履职能力,不能让信任我的人民群众失望。”

谭冬秀始终牢记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嘱托,积极参与学习培训,认真履行代表职责。“学习如何撰写建议、开展调研、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……我从未落下任何一次学习培训或代表活动。”她说道,“作为基层代表,就是要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带到人大会议上,再把上面的好政策、好声音传递给农民。”

谭冬秀积极开展农村调研,上门入户收集社情民意,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乡村振兴、农民增收、残疾儿童支持等方面认真撰写建议。在2023年省人大会议期间,她提交的《关于对农村山塘清淤扩容整治建设的建议》被确定为重点处理建议。因为丈夫是残疾人,她对残疾人议题更加关注,更感同身受,经过深入调研,于2024年省人大会议期间提交《关于构建残疾儿童全面支持体系的建议》,该建议也被确定为重点处理建议。此外,她还陆续提交了《关于支持宁乡栀子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》《关于对农村农田‘最后一公里’灌溉渠系修建清淤的建议》等,真正为基层群众发声。而她的建议,也受到了广泛关注,为农村带来真切的改变。

农业要兴,水利要畅。为解决道林镇金华村农民用水难题,谭冬秀积极奔走,为村里争取资金打出一口能够每小时出水800吨的深水井,并修了1000米灌溉水渠。为改善莲花塘组的灌溉条件,她积极争取支持,修建了一段长520米的灌溉渠,实实在在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。

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履职,谭冬秀表示:“我要更进一步地深入人民群众,真真切切了解农民在生活生产、实际就业、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,帮助他们解决‘急难愁盼’问题。我还计划撰写关于坝、塘泄洪自动闸门改造的建议,准备了较长时间,一定要写好,一定会写好。”

-------------本文已到底啦 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