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读懂《宁乡市道林镇国土空间规划(2021-2035年)》

2025年6月28日,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《宁乡市道林镇国土空间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《规划》是对道林镇行政管辖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、开发、利用和管理的空间蓝图和行动纲领,是宁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,是编制详细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、实施国土空间一张图管制的基本依据。

《规划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,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,科学有序引导乡镇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,保障乡镇各类国土空间要素精准落地,建立全域开发和保护“一张蓝图”,为道林镇发展提供空间要素支撑保障。

1、镇域范围

为道林镇行政辖区全域,包括8村1社区,总面积141.26平方公里(其中含湘江新区飞地含浦街道干子村6.71平方公里)

2、镇政府驻地范围

东至道林社区尧塘组、金牌塘组、北至道林社区南塘冲、鸭婆托,南至乡道656,东至靳江河,总面积121.14公顷。

一、立足战略引领,精准规划目标定位

发展定位

农旅融合示范镇·田园山水幸福乡

规划为契合“千年古镇、幸福道林”的乡镇发展目标,以千年古镇区为带动,融合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、休闲旅游,打造“农旅融合示范镇”;落实上位规划确定“农产品主产区”主体功能定位,严守耕地底线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,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、林地、生态山体、靳江河等自然资源要素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“田园山水幸福乡”。

发展目标

【2025年】

——初步形成“现代农业﹢文化旅游﹢物流仓储”的三产融合现代产业体系,成为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镇和全域旅游标杆镇。

【2035年】

——全面融入长株潭都市圈、湘江新区发展,基本实现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、农业空间富饶美丽、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宜居宜业”的全域现代化治理国土空间格局。

二、坚持战略先行,锚定建设用地规模

发展战略

区域协调

主动对接强省会战略、积极融入长株潭都市圈建设,加强道林镇与花明楼、湘江新区、岳麓科技产业园的联系。

耕地保护

积极落实耕地保护政策,重视农田生态系统建设,重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,打造“道林酸枣糕”“道林鱼”和“道林米”品牌。

产业提质

积极推进企业提质改造,保障产业用地空间,推进冷链仓储物流基地、建筑装备仓储基地等建设。

全域旅游

擦亮“道林古镇、神仙岭”等旅游名片,做好文化、乡村、生态旅游文章,推进全域旅游。

发展规模

城乡建设用地规模

至2035年,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≤1942.58公顷,占全域总用地面积的13.75%。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11.70公顷,村庄建设用地≤1830.88公顷。

三、聚焦统筹协调,优化全域空间格局

构建“一心、一廊、两轴、三区”的国土空间格局

一心:聚焦镇区,形成镇域综合服务核心;

一廊:沿靳江河构建滨水生态景观廊;

两轴:依托G354、S326打造中部城镇综合发展轴、依托长芷高速打造北部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轴;

三区: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、中部平原综合服务区、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。

四、强化底线思维,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

优化三大空间布局,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。在筑牢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,拓展城镇开发边界。

落实三条控制线

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

落实耕地保护目标3772.00公顷(5.66万亩),占镇域国土面积26.70%;落实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530.81公顷(5.30万亩),占镇域国土总面积的24.99%。

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

落实宁乡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9.61公顷,占镇域国土总面积的0.07%,主要位于道林社区与靳水村,为靳江河省级湿地保护范围。

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

落实宁乡市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07.46公顷,占镇域国土总面积的0.76%。

五、梳理资源特色,优化产业布局规划

形成“一核一圈、两轴四区”的产业布局空间结构

一核:依托道林社区和道林古镇形成综合服务核心;

一圈:联动花明楼、大屯营和道林古镇,形成宁乡东南部全域旅游圈;

两轴:中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轴、北部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轴;

四区: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区、综合发展区、中部和南部现代农业区。

六、构建交通网络,优化公服设施配置

高效便捷综合交通体系

形成“3铁路3高速1国道3省道”的对外交通网络

铁路:沪昆高铁(长昆段)和规划京广铁路西线、宁韶城际;

高速:长芷高速、许广高速和规划南横线高速;

国道:国道G354;

省道:省道S326、省道S219、宗兴互通连接线;

其他公路:县道X090、县道X205、Y656、Y010、Y635、Y662、道善公路、道仙公路等。

全域均衡公共服务体系

形成“乡镇—行政村”两级公共服务体系,构建层次清晰、功能复合、全龄友好、类型齐全的优质乡镇公共生活圈

完善乡镇生活圈

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、初中、小学、文化活动中心、全民健身中心、乡镇卫生院、敬老院等乡镇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,打造乡镇公共服务中心。

构建乡村生活圈

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设施水平,合理配置小学、幼儿园、文化活动室、室外健身场地、卫生室、养老服务站、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设施,形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。

七、加强设施保障,打造安全韧性乡镇

建立绿色智慧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

供水设施

由宁乡东南联合水厂供水,镇区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规划建设。

排水设施

保留道林镇污水处理厂,镇区排水以雨污合流为主。

电力设施

保留现状35千伏变电站,供电容量20兆伏安,可以满足需求。

环卫设施

保留龙泉湖村垃圾中转站,扩建石金村垃圾中转站,新增镇区垃圾中转站。

燃气设施

远期预留1处液化天然气储存气化站。

邮政设施

保留道林邮政所,各行政村不少于1处邮政代办点(快递服务站)

建立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

防洪排涝

道林镇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标准,集镇区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;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。

消防规划

镇政府组建一级乡镇专职消防队,结合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设置消防室。

抗震规划

道林镇抗震设防标准为6(VI)度设防;重要工程及生命线工程按7(Ⅶ)度进行设防。

防灾规划

对潜在灾害易发点进行保护性工程建设,引导灾害高风险区居民点逐步搬迁。

八、弘扬传统文化,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

历史风貌街区

落实市级总规确定的道林古街历史风貌区,保护范围1.57公顷。

文物保护单位

道林镇文物古迹丰富,现落实市级文保单位1处(河清黄氏墓)、县级文保单位6处(周达武墓、刘宏士夫妇合葬墓、刘开诚夫妇合葬墓、鲁涤平故居旧址、陈敦和夫妇合葬墓、黄万鹏墓)

九、明确镇村体系,促进镇村协同发展

构建“镇区—中心村—一般村”的镇村等级结构

镇区:以现状镇区为依托,向周边发展,是全镇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信息交流活动中心。

中心村:确定河东新村、善山岭村为中心村,与镇区及各一般村交通方便,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,主要服务周边村庄。

一般村:确定石金村、龙泉湖村、鑫星村、华鑫市村、金华村、靳水村为一般村,是镇域农村居民生活聚集点和基本生活服务中心。

十、健全实施保障机制,保障规划落地见效

健全规划实施责任考核体系

  • 建立领导责任制度
  • 强化规划权威
  • 执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

完善规划实施配套体系

  • 拓宽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
  • 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
  • 健全规划人才队伍建设

完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

  • 强化信息化支撑
  • 建立规划动态维护机制
  • 建立监督机制

健全规划实施公众参与及修改体系

  • 建立规划的公示制度
  • 完善规划修改制度
-------------本文已到底啦 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